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又两大产区大面积涨价!燃料影响还将持续

时间:2022-05-13 09:28来源:建材网 点击:

 

此前,据报道,福建泉州、山东淄博两大产区天然气价格再次传来一片“涨”声:4月30日,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管道然气销售价格通知,自5月1日起,工业用气价格由现行的每立方米2.82元调整为每立方米3.599元;淄博陶企透露,目前当地天然气价格从每立方3.65元涨到每立方4.3元,增长幅度达16%。

(图片来源:拍信创意,侵删)

受此影响,陶瓷企业不得不跟着涨价。据初步了解,目前福建已有国达、中荣、泉隆、亿荣、利兴、阿博制造、尊威、超盛等企业相继发出涨价通知。此外,还有部分企业提示,新一轮瓷砖涨价将到来,需补货的客户要抓紧。

山东临沂自5月4日起,包括东宇、金灿、连顺、沂州、宏都、瑞达等企业接连对外发布涨价通知。从各企业发布的涨价通知可以看到,当前临沂产区涨价产品集中在墙砖产品上,涨幅在0.1元-0.2元之间,截止发稿前,地砖产品尚未发布涨价通知。

生产成本增加3元/㎡,

泉州产区两周后将现集体涨价

福建泉州此次天然气调价后相比此前,每立方米上涨0.779元,涨幅接近28%。此前化工原料、墨水价格已有较大涨幅,加上燃料作为陶瓷生产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其价格上涨必然进一步加剧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据了解,就此次天然气涨价,地铺石生产成本每平方就得增加2.5—3元不等;仿古砖一平方增加1.6元左右。

根据走访情况,目前,已经发出涨价通知的企业数量占比还不大,可随着观望、慎重考虑期以及留给客户缓冲期过后,绝大数企业将加入涨价行列,估计两周后泉州产区将迎来集体涨价

但也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泉州产区整体涨价可能会在下个月。就目前市场行情,全国普遍不佳难免加剧竞争,大家更难以摆脱被拼价所困;因疫情出货受影响,库存需要时间消化;各产区成本不一内外压力也都不小。此时涨价担心会导致客户流失等顾虑,所以普遍存在观望态度。因此,泉州此轮涨价需要一个渐渐的发酵过程。

可由于长期以来产区内部存在价格过度竞争,企业盈利水平一再下行,使得此次上涨成本难以消化。大家又不得不及时走进涨价行列,以缓解企业运行压力。

对于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不论是优质或大众化产品,涨价都是必然的。如果成本不能向销售端传导,那些经营低附加值的企业将面临亏损,因此这类企业迫切希望能够涨价。

而经营优质产品企业要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用以维系研发、推广新品、以及维护品牌形象等方面费用,随着成本上涨产品也得相应涨价。只是这类企业有主动涨价的底气而已。

事实上,即便是涨价可能也消化不了此次高出的成本,毕竟在全国疫情散发的情形下,市场需求受到较大抑制。加上竞争因素的影响,企业对涨价幅度的考量还是很谨慎的。因此,从目前涨价通知看,涨幅大约在5%左右。

也有部分福建企业表示,鉴于当前墨水以及化工原料等价格都在涨,加上此次燃料这么大的涨幅,各企业产品品质对应的成本不一样,其涨幅也会有些差异。预计一些较优质产品价格将上调5—8%。

不论此次涨幅多少,对这些年涨价声音不多的泉州产区而言,只要整体有涨,其意义就非同小可。

涨幅从0.1到0.2元

临沂墙砖集体跟涨

另一方面,在山东临沂,不少陶企已经开始调整价格。从目前各企业发布的涨价通知可以看到,其中:

300×300(mm)规格小地砖每片上涨0.1-0.2元;

300×600(mm)规格墙砖每片上涨0.1-0.2元;

400×800(mm)规格全瓷中板每片上涨0.1元;

从这一波临沂产区涨价来看,全部集中在墙砖产品,而耗气更多的地砖,如当前较为火爆的750×1500(mm)、900×1800(mm)两规格产品均未有涨价通知。

此前,淄博产区同样因为燃气成本上涨而集体涨价,多数品牌商随即提高售价,并表达5月销售压力比较大。陶城君走访了解到,目前临沂产区各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等系统性问题打造,各企业产销比呈现参差不齐状态,如临沂大将军、东宇建陶产销比一直处于良性状态,其他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销售压力,其中一企业已将墙砖生产线改为“瓦片”生产线。

据临沂当地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比较良性的企业当前主要生产计划包括OEM订单和本地订单。

值得留意的是,安徽鑫成功企业也加入这一轮涨价潮,涨价产品与涨幅均与临沂产区其他生产企业保持一致。

多年以来,临沂产区一直以“报团取暖”、“随行定价”为外界认知。要么统一涨价、要么统一降价,涨价原因同样对外口径一致,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临沂产区发布多轮涨价通知。“记不清到底涨了多少次。”上述人士介绍说,而对于临沂产区每年阶段性的涨价与降价,该业内人士总结出如下规律:

根据上述的“定价公式”,可以确定的是当前各企业订单计划不同,有企业订单排至1月以后,也有企业只有几天的生产计划,但临沂产区报团取暖、随行定价的集体环境下,多数企业均选择“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