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对地产频频吹出暖风,地产的下**业自然也是“一荣俱荣”,生产室内装饰材料的企业就是如此。倘若品类更细化一点,部分主营业务包含木制建材的上市公司此时可能已经乐得嘴巴合不上了,今天的主角兔宝宝就是如此。
因为比起塑料和钢铁等现代材料来说,木质产品虽然在拆装等方面缺乏优势,高档木材的价格更是贵到离谱,但很多消费者在家装时还是喜欢天然材料,单是这一点,有时就足够市场炒作。
借着相关行业的利好,兔宝宝的股价自然涨得轻松愉快,与大盘和行业的整体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从11月1日起算,截至12月28日的42个交易日当中,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45%,同期申万建筑材料指数的涨幅只有17%,而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更低,仅仅略高于10%。
兔宝宝股价走势强劲,也影响到了投资者的观感。从股吧的反应来看,虽然仍有投资者对于股价存在怀疑,但这一轮上涨还是唬住了很多人,唱多的声音不绝于耳。
(图中红线为兔宝宝的股价走势)
问题是,虽然以吧友为代表的不少中小投资者仍旧认可兔宝宝的上涨潜力,但游资和大机构资金似乎并不这么想,就连北向资金也是如此。
对交易数据梳理后可以发现,兔宝宝在2022年仅上过一次龙虎榜,时间正是上涨启动之后的11月14日,当时公布的原因是“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20%”。根据当时龙虎榜的明细数据,在上榜的所有非营业部席位当中,单是卖方两个机构专用席位的合计净卖出就超过6000万元,而买方虽然也有一个机构席位,但净买入金额仅有1000万元。
不仅如此,以“深股通专用”名义上榜的北向资金虽然在买卖双方均有出现,而且买卖金额均达到千万量级,但对抵之后却是净卖出623万元。
说得明白一点,北向资金很多时候都被市场视为风向标,而他们在兔宝宝身上“两边下注”的行动,最多只能说是对冲风险,很难称之为看好,至于机构专用席位的情况相信也是大体相当。
为什么大小资金对于兔宝宝的观点会如此矛盾?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重点还是要回归基本面。
公开资料显示,兔宝宝是一家室内装饰材料综合服务商,创建于1992年,目前已经形成从林木资源的种植抚育、全球采购到生产、销售各类板材、地板、木门、衣柜、橱柜等多元化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按理来说,上市公司如果自己能够做到产供销一条龙的话,在成本上能够较少受制于人,毛利润应该不会低,不过这一点在兔宝宝身上似乎没有应验,因为根据统计,公司销售毛利率虽然稳步上升,但最高时也只有19.37%,与上市初期仅仅略高于10%的毛利率水平相比,最多只能说是“难兄难弟”——而这还是在不参考仅有个位数的销售净利率的前提下。
根据主营构成数据,除了原木在2008年报中的毛利率异常飙高(当年该项产品的毛利率超过40%)以外,在上市以来的所有年报中,兔宝宝主营的各类单项木质产品,其毛利率大多在10~20%之间,最高时也未曾超过30%。考虑到木材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毛利率偏低倒是并不奇怪,但单靠这些产品维生,看起来难度仍然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自然十分重要,兔宝宝似乎做到了。
同样是根据主营构成数据,自从2018年以来,兔宝宝的收入当中新出现了“品牌授权费”这一分项,该项收入一直维持在2亿元以上,虽然与装饰板材和集成家具数以十亿计的收入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毛利率几乎达到100%,在历年净利润当中的占比曾经接近六成。单就这一点而言,说品牌授权是兔宝宝的“金鸡母”,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