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设计在产业升级中的战略重要性——对目前中国板式家具产业现状的思考之一
时间:2009-10-13 09:39来源:山东家具网 点击:
次
文章摘要:
工业设计是目前整个家具行业的薄弱环节,是我国与欧洲相比的主要差异所在,也是我国家具产业亟待提升的关键技术,只有彻底认识和掌握工业化系统设计,才能使我国家具产业快速升级,它是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家具产业落后的唯一出路。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家具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各厂商纷纷调整经营方针: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纷纷掉头转向国内市场,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也在为保住原来的市场份额而苦苦挣扎。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也使各厂商看到了自己固有的不足,于是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大搞“改革”。但是大多数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略了中国家具产业的根本问题是落后的传统意识和普遍缺乏的基础技术,这些都是底层的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是关键症结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那么,中国板式家具产业就有可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一、中国板式家具产业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上世纪初,人造板作为建筑材料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从那时起,人们就试图将其应用于家具领域,并为此进行了长期地探索。直至1960年,德国海蒂诗公司发明了“钢制暗铰链”并注册了32mm系统。从此,人造板便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具制造中来,形成一个新兴的现代产业——板式家具。由此,传统的家具行业便增加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并快速步入产业化阶段。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生产设备、五金配件和原、辅材料都已得到了相应规范和进步,这为板式家具产业进入系统化设计、标准化生产的更高阶段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板式家具在欧洲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产业。
板式家具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团。到2006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出口国。但是,和欧洲相比,中国板式家具产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深究欧洲与中国的行业现状不难看出,我国在很多方面上的条件,比如资源上、政策上、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上、产业规模和结构上都很良好,甚至有些方面还要强于欧洲,但产业发展的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归根结底,我们差的是一种意识——一种对现代板式家具工业产业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我们必须摆脱传统加工行业的惯性思维,真正意识到家具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它已成为以工业化加工手段为主的现代工业产业。而现代工业产业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就是“工业设计”, 这是一种以工业化生产手段为前提的系统设计,它是一项严谨而面面俱到的系统工程。由此可以归结出中国板式家具产业落后的症结所在:
(1) 对现代板式家具产业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区。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全行业的主观意识,扭转人们对传统加工行业在技术领域上的惯性思维,真正意识到推动现代工业产业进步发展的技术核心是工业设计,它是直接制约我国家具产业产品价值和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家具产业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的差异所在。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已不再是只注重外观形式的理想主义,而是用理性的、科学的现实主义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2) 家具设计师的专业意识和素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对于目前的家具设计而言,众多的企业认识还很肤浅,只知道“设计”却不清楚“工业设计”的大有人在,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的。“工业”又称第二产业,它是人类社会生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生产方式,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有其内在要求和必然属性,工业生产强调的是机械手段,采用的是与社会发展相对应的先进设备,它是控制质量、追求效率的方法,它强调工件的标准化和生产加工的秩序性,是高效的现代社会劳动方式。
忽略了“工业”二字,就忽略了行业的性质,忽略了行业的性质、特点,设计便没了根基和方向,设计也就失去了依托和约束。这样的所谓“工业设计”只能沦为“手工业设计”,“手工业”靠的是人和更多的人,是以手工为主要手段来完成的。同样的产量需要靠更多的人力,加工的品质无法保证一致性,是一种低效率的传统劳动方式。
现代家具设计就企业的内部加工条件来讲,应是“被动”的设计,它受制于“工业”二字,它是以工业化生产为前提的设计,不是无原则的随意想象。设计师不仅要懂得工业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美学常识,能够判断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还需要懂得通过系统思考解决产品在多项生产环节中的相关问题,从而保障产品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秩序性以及控制好“人”的因素。同时,还要熟知家具行业的历史,特别要了解板式家具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学会总结归纳家具产业在整个历史阶段中的发展轨迹。一句话,设计师要想成为高质量生活的引导者,就必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