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山东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一)

时间:2009-05-21 14:27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点击:

        4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通过鲁政发〔2009〕46号文 ,向全省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以及各高等院校印发《山东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全文如下:

山东省家具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省轻工联社 省家具协会

  家具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载体。家具产业作为一个不断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家具出口与内销均遭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克服困难,加快产业振兴,推动山东家具产业良性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办公厅已经下发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加快全省家具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17号),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家具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省家具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浙江,出口额居全国第六位,已跨入家具大省行列,并成为全国家具业最具成长性的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家具生产企业达到3710家,从业人员50.1万人,全省家具行业实现总产值483.8亿元,出口额12.65亿美元,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1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9.05亿元,利税36.85亿元,出口交货值11.5亿美元。目前,全省家具产品结构主要以软体、实木、板式家具为主,金属家具、藤柳家具、塑料、弯曲木以及玻璃家具也占据一定比例,其中:软体家具约占35%,实木家具约占30%,板式家具约占20%,钢制金属家具约占10%,其他家具如竹、藤家具和塑料家具等约占5%。全省产量在30万件以上的家具企业有25家,产量占到规模以上企业的47%;年产100万件以上企业5家,产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7%;拥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生产企业近30家,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淄博、东营、潍坊、德州和日照等地。我省家具销售主要以国内尤其是省内及周边地区为主,约占70%。出口市场主要以美国为主,其次是日本、韩国、中东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约占30%。全省家具商城达到680家,从业人数约12万人,其中中高档家具商城的外来品牌约占70%。全省已有近120家企业通过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0家企业的产品荣获山东名牌,32家企业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3家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7家企业获得11个国家免检产品,2家企业获得3个中国名牌。青岛一木获得中国家具行业唯一“中华老字号”称号。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中国桌椅之乡(宁津)、淄博市周村区家具产业基地、山东省红木家具之乡(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国最大的桐木制品集散地(菏泽市庄寨镇)、山东省床垫沙发家具生产之乡(潍坊市高新区清池)等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了山东(临沂)国际家具科技产业园、山东(杜村)家具产业出口基地两个产业园区。

  (二)存在的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萎缩,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尽管外贸依存度低,我省家具企业同样遭受到了冲击,最直接的影响是订单减少,国内外市场贸易额下降,资金困难进一步显现。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和出口增长分别比上年回落6个、7个、9个和6个百分点。同时,也进一步暴露了全省家具产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我省家具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全国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抗风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区域品牌不强。二是设计人才短缺,企业设计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三是粗放经营方式依旧存在,大部分企业仍以半机械化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大多在10万元/年左右,与国际水平以及广东等发达省份差距较大。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植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发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家具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家具工业体系。

  (二)指导原则。

  1.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加快建立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具产业,大力提高家具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2.整合资源,集聚优势。通过特色产业集群和家具产业园的建设,整合全省及全国的家具产业链优势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从生产供应到产品销售,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完整产业链。

  3.规划引导,完善标准。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市场规范以及产业标准等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